English

企办中小学体制怎么改

1999-05-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欣 我有话说

全国现有企办中小学近2万所,在校学生900多万人。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这些学校是交出去还是由企业继续办——

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给企业的运行机制带来一系列变化,也使全国企办中小学不断面临挑战和选择。企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怎么改?日前在昆明结束的全国企办中小学自强发展研讨会集中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和改革思路。

据了解,全国现有企办中小学(含职业中学)近2万所,在校学生900多万人,教职工90万人,这是在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重要办学力量,许多学校不光为企业的子女、也为社会适龄学童承担教育的责任。但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转轨过程中,办学企业每年除上缴国税、上交教育经费附加外,还要支付大笔办学经费。以武钢为例,每年要上交教育经费附加约2000万元,还要投入3000至4000万元教育经费。与不办学的企业相比,这些企业的包袱既沉重,也不甚合理。据全国企业教育研究会最近对洛阳、兰州、南昌、哈尔滨33家大中型办学企业的调查,平均每个企业办学校9.42所,年投入经费575.6万元,负担确实很重。

交出去:呼唤渠道通畅

依据中央的政策,大的出路无非两个:一个是彻底改变以往学校由企业所有、企业管理、企业来办的旧办法,完全交给社会由政府办;一个是设法减轻企事业不合理负担,调动企业举办各类教育的积极性,由企业继续办好。

据企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张光喜介绍,“交出去”目前尚有相当的困难。问题来自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全由政府接手,从基本国情看是一下子负担不起如此之大的财力。各地企业采取了一些过渡性的办法,只是遇到了诸多理不顺的地方。长沙市的办法是在企业每年5%的教育附加基础上再征收1%,用这笔经费收回了48所规模较小的中小学,但还是无力在不降低各项标准的条件下,收回那些规模实力较强的学校;重庆钢铁公司把自己所属的一部分办在市区的中小学交给所在区,但是按地方财政管理的制度,市政府无法把经费拨到区属的学校,也就是说财政转移的渠道不通,给地方接收学校造成困难;大连市则采取市、区、企业各出三分之一的办法,收回20多所地方企业办的中小学。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由于行业方面的特殊原因,出于稳定职工队伍方面的考虑,也不愿意把一些已经有多年办学经验的学校交出去。由此看来,“分离”的想法提出了七、八年,前景仍不乐观,真正实现“分离”的企办中小学全国只有300余所。

继续办:谋求自强发展

能不能在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的前提下另辟蹊径,寻求出路?人们探索了“分立”的办法。铁道部科教司司长许守祜告诉记者,由于铁路系统中小学主要服务于铁路沿线,实际上真正有条件交给地方办的学校不多。即使交给地方,行业的作用还要不要?即使“越办越少”,也须“越办越好”。目前他们的改革对策可归纳为16个字:经费包干,自我管理,服务内部,面向社会。他们采取把学校从铁路经营的那一部分分立出来的办法,以此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当然,怎样使经费包干更科学化,也是十分复杂的问题。

还有一些企业酝酿让一些办得较好的学校走自主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的道路。隶属于国家大一型企业昆明重型机械厂的昆明重工中学九十年代初就被迫“断奶”,1993年起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聘任制,结合企业的定员定编,裁员近三分之一,实行动态工资,学校面貌为之大变。同时,励精图治,不靠不要,探索了一条“以教兴教”的办学新路,成为远近知名的明星校。但由于企业的效益问题,他们每走一步还是要时时面临巨大压力。一些企业还采取所有权不变,把学校的管理权、使用权承包出去的办法,让承包者向企业交一定的风险抵押金。

葛洲坝集团公司关于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初步探索受到人们的重视。他们大胆提出用产业的思想办教育,走企业教育产业化道路,围绕“教企分离,经费包干,法人治理,自主办学”的改革思路进行试点,在此基础上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首家企业教育集团(与教委合署办公),实现了企业教育与企业主业整体相对剥离,培育和开放教育市场,立足企业,依托社区,面向社会,依法举办各级各类教育,对集团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人、财、物统筹管理。三年来初步达到了“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企业教育发展,有利于教职工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稳定”的改革预定目标。

现阶段:需要探索多种模式

国企改革目前已经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阶段。企办中小学如何顺利突破“企业难办,政府难接”的两难境地,自觉为企业分忧?一些企业提出“自强发展,继续办好,逐步分离”的办法。

有关人士指出,企办公助、企办民助不失为现阶段一个较切实际的办法。但是“公助”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所谓“公助”,应该地方从企业上缴的教育经费附加中返还给企业一部分,以支持企业办学。但从各地情况看,这部分经费返还由于数量标准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而很难保证,即使返还也是杯水车薪。昆明市教委刚刚结题的“昆明地区厂矿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研究提出的策略和建议有一定的代表性。此项研究认为,厂矿中小学办学模式改革不应一刀切,强化政府包揽办学。他们从昆明地区的实际出发,提出5种改革模式:企业有能力办、规模合理、效益好、质量高的学校,仍由企业自办;在克服管理方面困难的前提下实行几家企业联办;结合企业股份制改革,“剥而不离”的学校可以“智力投资”参股;校园环境、设备好,但由于种种原因生源萎缩规模效益差的学校,可由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个人承包;企业亏损严重,愿意交出的学校,直接归当地政府管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